發布時間:2022-05-03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目前電信運營商實施網絡轉型的目的是要簡化網絡結構、減少網絡運營成本,加速將新業務推向用戶的能力和速度,優化運營商與用戶之間的關系。網絡演進的發展凸顯融合、調整、變革的新趨勢,但運營商會根據自身的網絡情況采用成熟穩健的策略。 一、IMS標準化概況 1.TISPAN TISPAN是2003年9月由從事固定網標準化的SPAN組織和進行VoIP研究的TIPHON組織進行了合并而成的,是ETSI旗下的從事NGN標準化研究的主要機構。TISPAN分為八個工作組,包括業務、體系、協議、號碼與路由、服務質量、測試、安全和網絡管理工作組。 TISPAN將他們的研究計劃分為階段完成,第一階段(Release1)主要研究能夠提供多媒體業務的NGN系統,并計劃于2005年中期完成Release1的研究。 目前,TISPAN定義的NGNRelease1業務能力要求能夠支持PSTNEmulation業務、PSTNSimuiation業務、多媒體業務、數據業務等業務能力。TISPAN定義的NGN體系結構包括PSTN仿真子系統(PSTNEmulation)、IP多媒體(IMS)、流媒體和其他業務等四個業務子系統,以及網絡附著(NASS)和資源控制與接納(RACS)子系統。Release1將對PSTN仿真子系統(PSTN Emulation)、IP多媒體業務系統以及NASS、RACS接入子系統進行規范和研究。 IP多媒體子系統主要使用3GPP的IMS的核心網絡作為核心控制系統,并在3GPP規范的基礎上對IMS系統進行擴展以支持xDSL等固定接入方式。由于有線和無線網絡在網絡帶寬、終端鑒權、位置信息和資源管理等多方面存在差異,TISPAN將在這些方面加以擴展,實現固定接入。對于IP多媒體子系統的另一個研究重點在于完善IMS子系統與PSTN仿真子系統、RACS子系統和NASS子系統的互通。 對于PSTN仿真子系統的定義目前還存在較大的分歧,一種意見是使用軟交換作為PSTN仿真子系統的核心結構,軟交換與IMS并存;另一種意見是使用IMS作為PSTN仿真子系統的核心結構,采用統一的核心網絡來提供業務。由于目前對于這兩種方式還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TISPAN也只對外部接口以及與RACS等其子系統的互通進行了定義,并沒有對內部結構做詳細的定義。 NASS子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用戶和終端的IP地址分配、用戶的認證和鑒權、根據用戶屬性進行接入網資源配置、用戶位置管理等功能。目前,TISPAN重點研究NASS的內部結構與接口、外部接口以及與業務系統和RACS系統的互通。NASS子系統的引入使固定終端具有游牧特性成為可能。 RACS子系統主要提供接納控制、資源預留、策略控制(QoS控制)和關口控制(NAT轉換控制)功能。RACS的內部結構和接口是目前研究的熱點。TISPAN將3GPP定義的Gq接口的功能進行擴展并定義成Gq’接口。目前,Gq’接口到底采用什么協議還沒有定論,H.248、RADIUS、DI-AMTER或重新定義新的協議都有可能。 表1 3GPPIMS標準的主要內容R5R6R7正在制定的內容 TOM target=_blank class=QQx_gjz>TOM: medium none; mso-border-alt: solid black .75pt"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484 border=1> R5 R6 R7正在制定的內容 2002年6月凍結; IMS基本功能:SIP作為呼叫控制協議,通過SIP進行服務管理,安全功能,計費功能,漫游功能;端到端QoS; 加強Gb接口對流媒體的支持; 2004年12月凍結; 與CS互通; 基于流的計費; 合法監聽; WLAN接入IMS 業務enabler:POC,GM,Presence,IM,Conference,Push, Gb支持會話業務 PDF獨立設置 群呼; CS,IMS捆綁業務; WLAN與2G/3G切換; IMS語音業務在CS承載; 融合:IMS支持Cable/xDSL Emergency services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TISPAN的標準推進速度較快,也具有可操作性。并且TISPAN和3GPP的合作較為緊密,TISPAN主要在3GPP規范的基礎上加以擴展來實現固定的特性,并爭取與3GPP盡量保持一致。 2.3GPP IMS作為3GPP在R5版本中提出的IP多媒體架構,到目前為止有R5、R6和R7三個版本。R5提出了全IP的網絡架構,采用SIP協議進行控制,實現移動性管理、多媒體會話信令和載體業務傳輸,實現端到端的IP業務。R6版本,在網絡架構方面已沒有太大的變更,主要是更改計費架構,支持WLAN接入等。正在制定的R7版本,支持xDSL/Cable接入和CSI等功能。R5、R6和R7標準的大致內容如表1所示: 從協議的成熟度分析,IMS在移動網內已經能夠達到商用標準。由于移動的接入網已經具備了NASS和RACS子系統的大部分功能,通過設備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判斷,在近1~2年內,IMS在移動網可以商用。 3GPPR6版本在R5提出IMS的基礎上,主要研究策略控制(Gq接口)、WLAN接入、IMS到CS域的互通、IMS到PS域的互通、Presence等新業務,并在IETFSIP協議的基礎上對協議進行了擴展。3GPP在R7版本主要考慮支持通過CS域承載IMS話音、通過PS域提供緊急服務、提供基于WLAN的IMS話音與GSM網絡的電路域的互通、提供xDSL和CableModem等固定接入方式。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