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07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傳統的無線網絡站點搬遷,需要中斷現網服務,而且只能串行逐片割接,組織工作復雜,資源投入巨大,因此亟需探討一種低風險、快速建網的搬遷割接方案。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的ZTE BBU+RRU 基站由于采用分布式結構,結合寬帶碼分多址(WCDMA)同頻組網特性,可以方便地實現軟搬遷軟割接。該方案采用疊加建網然后一次性割接的方法,不影響現網運行,并可以及時回退,能極大地簡化搬遷割接工作,降低網絡風險。 寬帶碼分多址(W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搬遷割接有多種方案,目前已從傳統無線網絡的硬搬遷硬割接方案發展到新型的軟搬遷軟割接方案。對各方案的應用場景、技術原理、可行性分析和實施流程進行深入分析,可為工程實施提供理論和操作依據。 1 傳統搬遷割接方案的困境 1.1 搬遷割接的市場需求 隨著全世界范圍內WCDMA網絡第一波建設浪潮的結束,最早投入建設的部分運營網絡,逐漸暴露出系統架構缺陷的問題,需要更新換代以支持高速分組接入(HSPA)。如何更好地在原有網絡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實現搬遷割接,成為運營商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1.2 傳統的搬遷割接流程 傳統的搬遷割接,是按照覆蓋情況將整個網絡分片,選擇話務量較低的時間,如夜間,進行搬遷。采用搬遷一片,優化一片的方法進行,逐步完成整個網絡的搬遷割接工作。 傳統的站點搬遷流程通常如圖1所示。 傳統的搬遷割接,可以簡單地稱為“硬搬遷硬割接”。 傳統的搬遷割接流程有以下幾個弊端: 搬遷當晚必然造成站點業務中斷。對機房空間不夠大的站點,串行工作引起的業務中斷時間更長。 搬遷當天晚上需要并行投入大量的工程隊、測試/優化人員、工程用車。 由于資源投入巨大,所以搬遷當晚資源調度非常復雜。 由于資源限制,一次性搬遷站點數量有限,導致整個網絡搬遷周期很長。 長時間不斷地重復搬遷、割接、優化,運營商工作量巨大。 網絡質量長期下降,可能造成用戶流失。 搬遷過程中需要運營商不斷地配合,以完成數據操作,不論是人員需求還是技術要求上,運營商都將超額付出。 1.3 軟搬遷軟割接的推出 運營商搬遷的初衷是:通過搬遷,淘汰舊的設備,引入新的設備,提高整網質量。 由于存在著大量的現網用戶,沒有哪個運營商愿意看到因為搬遷不慎,引發大量的用戶投訴甚至造成客戶流失,從而影響品牌形象。因此,搬遷過程中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網絡性能的沖擊,確保網絡質量在搬遷過程中不會出現明顯下降。有鑒于此,積極探討軟搬遷軟割接方案勢在必行。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上一篇:簡述WiMAX:寬帶接入的解脫
下一篇:簡述移動互聯網的夢想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