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09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1 前言 作為我國最早進入FTTH市場的電信運營商,武漢電信在全國進行了第一個FTTH試點項目(武漢長飛公寓)和第一個FTTH商用項目(武漢紫菘小區)的建設,從此拉開了FTTH在中國的發展序幕。在早期的建設中,武漢電信共實施了十多個光纖到戶項目,主要是采用FTTH建網模式,提供數據+語音+CATV+IPTV三網合一業務。這種模式雖然具備巨大的帶寬優勢和完善的全業務提供能力,但由于初期投資成本較ADSL等傳統接入技術高,因此現階段還難以大范圍的規模推廣。 隨著FTTH建設的不斷推進,武漢電信更加注重網絡的投資收益比,建網理念也更加穩健務實。從2007年開始,武漢電信針對武漢小區建設的不同場景、用戶的不同需求、新區和舊區不同的環境、城市和農村不同的地域,先后在EPON+DSL,EPON+LAN、農村信息化改造等建網模式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試點,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經成為中國電信應用模式最全,應用規模最大的地方運營商。 在所探索的多種建設模式中,EPON+LAN的方式開始得到廣泛應用。2007年8月,武漢電信便針對城區中心新建的20個居民小區開展了第一批FTTH的建設工作,總計約2萬線,全部采用EPON技術的FTTB+LAN方式建設。在該項目中,烽火通信成功拿下了一半的份額,并且所提供的FTTB+LAN方案在后期工程開通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這種方案不僅可有效降低網絡的建設成本,并且業務提供完備,能夠滿足快速、高效的網絡建設需求,在國內FTTX市場取得了良好的效應。 隨著FTTB+LAN建網模式的成功應用,武漢電信于2008年1月又針對城區內60多個新建小區的光纖接入工程向社會公開招標。該項目依舊延續了前期FTTB+LAN的建設方式,用戶規模30000戶,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單項FTTH工程。緊隨其后, 2008年2月,武漢電信又啟動了武漢市郊區的農村信息化EPON項目,采用FTTN+DSL的建設模式,預計初步規模近5萬線。 從這一系列的招標中可以看出,武漢電信的“光進銅退”已全面提速,并且其成熟的建網模式、豐富的工程建設經驗對全國其它城市推廣FTTX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在武漢電信的FTTX發展歷程,烽火通信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2005年4月,雙方曾攜手成功開通了國內首個由運營商主導的紫菘花園FTTH商用工程,由此揭開了我國FTTH的商用序幕。隨后,烽火還相繼承建了武漢創業街、武漢當代國際花園等多個FTTH工程,用戶規模近4萬戶,其豐富的業務、成熟的性能以及穩定的運行深受用戶好評。并且,烽火通信還始終站在產業健康發展的角度上,與武漢電信積極進行深層次、全方位的合作,努力提供領先的產品技術和差異化的FTTX建網模式,力助武漢電信在日益升溫的FTTH市場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2 烽火通信在武漢電信的光纖接入模式介紹 目前,烽火通信憑借在光纖接入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豐富的FTTX建設經驗,已推出了一系列差異化的FTTX建網方案,廣泛應用于高端商業樓宇、普通區民小區、農村信息化、視頻監控等不同領域,為武漢電信的“光進銅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1 針對高端小區的FTTH模式 FTTH模式主要應用于高檔住宅小區。局端AN5116系統放置在端局機房,提供上聯到城域網和軟交換平臺的業務接口。線路部分全部采用無緣設計,將室外光交接箱安置于小區綠化帶或地下室等空閑區域,光分路器放置于光交內。用戶端采用烽火通信FTTH型ONU AN5006系列設備,放置在用戶家中的智能終端盒內。目前已建的FTTH接入小區基本都實現了三網合一,能夠同時提供語音、寬帶、IPTV和CATV業務。為武漢電信樹立了極佳的品牌名譽度。組網拓撲情況如下圖: 圖1 武漢電信FTTH建設項目網絡拓撲 2.2 針對普通居民小區的FTTB+LAN模式 武漢電信大規模采用烽火通信EPON系統及FTTB+LAN型ONU來進行小區網絡的建設:局端AN5116系統放置在端局機房,提供上聯到城域網和軟交換平臺的業務接口。線路部分全部采用無緣設計,將室外光交接箱安置于小區綠化帶或地下室等空閑區域,光分路器放置于光交內。用戶端采用烽火通信MDU(LAN)型AN5006系列ONU設備;針對小區樓宇不同的用戶分布情況,搭配使用來進行組網。ONU設備安置于樓道網絡終端箱內,并采用后備電源來提供語音業務8小時以上的停電續航能力。網絡拓撲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2 武漢電信FTTB建設項目網絡拓撲 2.3 針對近郊及農村的FTTN+DSL模式 武漢電信在針對城區接入網進行了大規模的EPON建設后,目前將目光轉移到武漢市郊區村通項目建設中。選擇利用EPON 系統平臺,提供寬窄業務綜合接入。前期實現洪山等多個遠城區/郊區營維中心開通黨員先進性教育平臺,采用烽火MDU(DSL)型AN5006系列ONU設備,在各接入網點提供ADSL2+寬帶接入,先期實現寬帶下沉,后期將把窄帶全部割接到EPON網絡同時承載,寬窄帶同時下沉,由光纖完全替代主干銅纜,進一步實現光進銅退。 與此同時,針對農村少量的一些新建區域,也采用了寬窄帶同時下沉的方式來解決業務接入。 目前武漢電信針對農村信息化及寬帶下沉的EPON項目,初期需求近5萬線,未來設備擴容需求達到10萬線。 圖3 武漢電信FTTN+DSL建設項目網絡拓撲 2.4 網管系統 隨著網絡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武漢電信針對EPON網絡的網管系統采用了集中網管和客戶端的架構,采用分權分域的方式,網管信息由帶內隨業務數據一并上聯到城域網,匯聚至網管服務器。集中網管采用超級服務器,放置在傳輸中心,所有OLT的網管信息匯聚到超級服務器上貯存。各個區局配備網管客戶端,根據權限管理并監控所屬區域的光纖接入網。目前武漢電信已基本實現每個區局配備一套網管客戶端的能力,并具備多個LCT網管設備維護終端,廣泛應用于其他維護及網監部門。隨著應用的進一步加深,烽火已開始著手協助武漢電信開發統一網管監控平臺,讓光接入網真正實現和智能數據網的融合。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下一篇:光纖讓數據中心更加“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