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寬帶光纖接入網是目前我們很常用的一種接入方式,看似平常,但具體實施卻是很復雜的,需要我們充分做好前期的規劃工作,并且設計出合理的方案,才能避免后續工作出現問題。
1、寬帶光纖接入網原則 (1)組網指導思想 滿足當前迅速增長的多種業務需求和承載各種應用系統。提供網絡能力、優化網絡結構、加強網管功能、完善支撐系統和業務平臺,滿足用戶對網絡層面的業務需求,同時為應用層面的業務拓展提供基礎保證。保證網絡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
(2)組網基本原則 寬帶光纖接入網規劃應結合現有光纜網絡結構,以近中期相結合為原則。現在寬帶城域網的建設正處于初級階段,因各地區和城市內各區域發展不平衡,對業務需求不一,并且用戶比較分散,呈現不確定性?紤]到占領市場和投資的經濟性,組建寬帶城多應按分布規劃實施的原則。
2、匯接節點設置選址原則 由于寬帶光纖接入網工程建設目前尚未形成既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根據,匯接節點設置選址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一個匯接節點覆蓋范圍為以500m為半徑組成的小區或5-15幢多層住宅樓群。 (2)一個匯接節點的收容用戶數量一般為300-1000戶,最多不超過1000戶。 (3)匯接節點盡量與其他電信設施合用,以解決節點設備機房問題。 (4)匯接節點的位置應便于光纜和電纜的出入。 (5)匯接節點的位置應避免有腐蝕性氣體、易遭雷擊、高壓輸電線下、強干擾區、潮濕地區、低洼地、防洪堤壩附近等易遭破壞的地方,設備必須放在室內。
3、節點帶寬分配原則 從目前寬帶用戶的實際流量考慮,在規劃過程中,核心節點之間分配一個1000Mbit/s帶寬,匯接節點按需要增加相應的接口板或交換機,以提供足夠的用戶接入端口,當用戶流量達到一定規模以后,采用中繼流量的負荷分擔。近期規劃(1年),10Mbit/s的端口總數量應該和收容用戶數量相當,樓道交換機上行接口速率至少應按接入速率總和的1/5收斂配置,即每個寬帶用戶至少分配2Mbit/s帶寬。對于住宅小區,按20%寬帶接入率分配帶寬。對于黨政機關、金融證券、智能大廈、賓館酒店、學校醫院和企業科研用戶,考慮其內部已有局域網、上行可分配100M-1000Mbit/s帶寬。
4、設備端口配置要求 (1)園區交換機; 上行端口:1-2個1000Base-Sx 下行端口:20-50個10-100Base-Tx、2-10個100/1000Base-Sx。 (2)樓道交換機 上行端口:1-2個100/1000Base-Sx 下行端口:20-50個100/100Base-Tx。
5、光纜網絡結構 根據RBB模型,寬帶城域網可分為核心層、匯接層和接入層三層。核心層主要完成數據的傳輸功能,負責全網業務的轉接和業務疏通,實現城域內數據交換及與IP網絡互聯。匯接層主要負責區域內業務的匯聚和疏導,要求提供業務調度和路由能力、多協議處理能力和多業務接入能力。接入層負責將業務就近接入匯接節點,要求設備具有多業務接入能力、多種接入手段和良好組網能力,可以迅速靈活的接入用戶。
在傳統電信網絡中,一個城市有多個母局,每個母局又帶有多個郵電所、模塊局窄帶接入點。一般情況下,在母局中選出兩個設為核心節點,核心節點原則上不直接進行業務接入,但考慮建設初期業務量不大,為了節省投資,也可以考慮承擔匯接節點的功能,以后當業務量大了再進行功能分離。其他母局、現有郵電所、模塊局和窄帶接入點等設備為匯接節點、匯接節點采用中等容量的具有多業務匯接與分發能力的寬帶交換機,與核心節點采用雙歸屬的方式連接,以減少核心節點故障可能造成的不利用影響。用戶接入點主要設備為樓道交換機,具備切實可行的數據業務解決方案和多種寬帶業務接入能力。對于可靠性要求高或有條件的寬帶用戶,可考慮采用兩個方向路由接入兩個不同物理位置匯接節點。
在現有電信網絡中,各電信母局之間一般都已有中繼光纜,同時各電信母局自身已有主干光纜環,交設置了不少窄帶接入點。若每個匯接節點都和核心節點有光纜相連,那樣將需要敷設大量的光纜和占用大量的管道資源,光纜網絡勢必也將非常復雜。在規劃中,光纜敷設采用一步以位方式。寬帶按入網網絡結構的選擇應結合寬帶接入點分布的特點、路由情況及業務要求,綜合考慮、適當選擇。既要充分考慮到網絡的經濟性和技術性,又要顧及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考慮寬帶光纖接入網的窄帶需求以及網絡的運行和調配靈活性,如擴容、調度及應急等因素,寬帶網線接入網光纜網絡結構,主要考慮以下兩種方案。
(1)星型方式 母局匯接節點到匯接節點按星型點到點連接、構成有源星型或雙星型網絡結構。該結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容易規劃、光纜的投資相對較小、缺點是;占用管孔多,每個用戶是單路由,安全可靠性差。對一些用戶密度代、近期變化大且離局較遠的地區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2)環型與總線型結合方式 母局匯接節點采用從本節點出來的光纜雙向進纖方式,匯接環由大芯數主干光纜構成,環上光纜采用不遞減方式,每個匯接環上一般接4-6個匯接節點。匯接節點至樓道交換機采用星形點到點連接。該結構的主要優點是匯接環光纜占用管孔少,纖芯使用率高,易于調度,安全性高。
對一些在母局匯接節點間總線上的重要其他匯接節點,為解決單一物理路由的不安全性,每個光節點可采用通向兩個母局匯接節點方向的進纖方式,形成對該匯接節點的雙向寬帶光纖接入網方式,當其中一個母局匯接節點出現故障時,可通過另一母局匯接節點疏通,增加了寬帶光纖接入網業務的可靠性,同時,當用戶光纜有富余時可作為局間中繼用。但該方式增加了匯接節點設備負載,同時使網絡構造復雜,不宜大量使用。
對于該母局內一些距離較遠,用戶較分散,有待進一步規劃、開發的區域、匯接節點可采用星型方式來組網。對于現有管孔數量不足,用戶數量集中在本局范圍,而城市規劃基本成形的區域,應優先考慮采用環型與總線型結合方式組網。
6、纖芯配置原則 (1)匯接節點 對于星型組網方式,每個匯接節點下6芯光纜,從主干到分支光纜逐級遞減。對于環型與總線型結合組網方式,匯接節點從匯接環上雙向24芯,同時匯接環上至少預留12-24芯。匯接環采用單模光纖光纜,通常從幾十到幾百芯不等,建議采用帶狀光纜。
(2)匯接節點至樓道交換機 根據業務需求配置纖芯數:每一個100M/1000Mbit/s以太網端口占用2芯,并用適當纖芯預留。建議采用多模光纖光纜。
7、總結 本文主要根據現有電信網絡和城市各區域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在寬帶城域網建設初期,為寬帶光纖接入網規劃提供原則指導。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