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27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軟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和指令的集合。一般來講軟件被劃分為編程語言、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中間件。硬件是“計算機硬件”的簡稱。與“軟件”相對,電子計算機系統中所有實體部件和設備的統稱。 硬盤是電腦的倉庫,用于存儲我們的資料以及系統的承載,硬盤的故障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導致系統的無法啟動和數據的丟失,那么,如果電腦出現常見硬盤故障我們該如何處理呢?下面來看看系統重裝小編的介紹。 常見故障一:系統不認硬盤 系統從硬盤無法啟動,從A盤啟動也無法進入C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盤的存在。這種故障大都出現在連接電纜或IDE端口上,硬盤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過重新插接硬盤電纜或者改換IDE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就會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盤也不被接受,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盤上的主從跳線,如果一條IDE硬盤線上接兩個硬盤設備,就要分清楚主從關系。 常見故障二:硬盤無法讀寫或不能辨認 這種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設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盤類型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盤的正常使用,F在的機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盤的類型。當硬盤類型錯誤時,有時干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盤類型小于實際的硬盤容量,則硬盤后面的扇區將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還有一個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盤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它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盤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映射關系已經改變,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盤位置。 常見故障三:系統無法啟動 造成這種故障通常是基于以下四種原因: 1.分區有效位錯誤 2.主引導程序損壞 3.DOS引導文件損壞 4.分區表損壞 ![]() 其中,DOS引導文件損壞最簡單,用啟動盤引導后,向系統傳輸一個引導文件就可以了。主引導程序損壞和分區有效位損壞一般也可以用FDISK/MBR強制覆寫解決。分區表損壞就比較麻煩了,因為無法識別分區,系統會把硬盤作為一個未分區的裸盤處理,因此造成一些軟件無法工作。 分區表損壞還有一種形式,這里我姑且稱之為“分區映射”,具體的表現是出現一個和活動分區一樣的分區。一樣包括文件結構,內容,分區容量。假如在任意區對分區內容作了變動,都會在另一處體現出來,好像是映射的影子一樣。我曾遇上過,6.4G的硬盤變成8.4G(映射了2G的C區)。這種問題特別尷尬,這問題不影響使用,不修復的話也不會有事,但要修復時,NORTON的DISKDOCTOR和PQMAGIC卻都變成了睜眼瞎,對分區總容量和硬盤實際大小不一致視而不見,滿口沒問題的敷衍你。對付這問題,只有GHOST覆蓋和用NORTON的拯救盤恢復分區表。更多精彩內容分享:電腦重裝系統步驟。 常見故障四:硬盤出現壞道 這是個令人震驚,人見人怕的詞。近來IBM口碑也因此江河曰下。當你用系統Windows 系統自帶的磁盤掃描程序SCANDISK掃描硬盤的時候,系統提示說硬盤可能有壞道,隨后閃過一片恐怖的藍色,一個個小黃方塊慢慢的伸展開,然后,在某個方塊上被標上一個“B”…… 其實,這些壞道大多是邏輯壞道,是可以修復的。根本用不著送修(據說廠商之所以開發自檢工具就是因為受不了返修的硬盤中的一半根本就是好的這一“殘酷的”事實)。 那么,當出現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 一旦用“SCANDISK”掃描硬盤時如果程序提示有了壞道,首先我們應該重新使用各品牌硬盤自己的自檢程序進行完全掃描。注意,別選快速掃描,因為它只能查出大約90%的問題。為了讓自己放心,在這多花些時間是值得的。 這里建議大家使用HA_OODefrag16.0.151Pro (磁盤清理工具)來處理硬盤壞道問題。 如果檢查的結果是“成功修復”,那可以確定是邏輯壞道,可以拍拍胸脯喘口氣了;假如不是,那就沒有什么修復的可能了,如果你的硬盤還在保質期,那趕快那去更換吧。 硬件是實在的,有模有樣的。軟件是程序性的。是一系列的指令。有了軟件,硬件才會實現更豐富的功能。 |
上一篇:電腦運行命令大全
下一篇:win7無法創建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