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FTTH作為寬帶接入的發展方向,將為IPTV等寬帶業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網絡平臺。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還要摸索IPTV業務內容、定價、促銷、渠道、投資和網絡改造等需要解決的問題。 網絡融合、業務融合是目前的焦點話題,固網運營商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競爭壓力,其中包括語音業務移動化的分流、廣電寬帶業務的分流和互聯網各種新業務對話音替代的分流。而新的業務增長點的匱乏,也給固網運營商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那么固網運營商轉向尋找新的方向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FTTH和IPTV作為目前走在流行前沿的最新技術應用,被電信運營商作為提高其寬帶入戶率和業務運營ARPU值的一個新驅動源,受到廣泛關注。 帶寬需求日益增加 FTTH作為寬帶接入的發展方向,將為IPTV等寬帶業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網絡平臺,隨著寬帶化的熱潮,FTTH越來越得到業界的重視,但是目前光纖到戶仍然要收取3500-4000元/戶的費用,與DSL相比,明顯高出很多,這是目前FTTH雷聲大雨點小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人們對帶寬的需求在越來越高,像視頻會議、在線游戲和HDTV這樣的應用,每個用戶的帶寬將達到20~50Mb/s,而在10年內更將達到70Mb/s。在如此高的帶寬需求下,傳統的技術將無法勝任,比如新一代xDSL技術:VDSL2雖然也能達到很高的帶寬,但只能在短距范圍內使用,而且對線路條件有較高的要求。而光纖接入可以在20公里范圍內很容易達到千兆帶寬,并且性能穩定。所以光節點逐漸下移,接入層逐漸向FTTH演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光進銅退”。 商業模式有待清晰 那么“光如何進,銅怎么退?”,很多業內人士將IPTV當成了FTTH的救命稻草,原因很簡單,只有像IPTV這樣的流媒體應用才對帶寬有迫切的需求。然而目前IPTV在國內的發展還困難重重。 運營商的商業模式還有待清晰。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要摸索IPTV業務內容、定價、促銷、渠道、投資和網絡改造等國外運營商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大癥結阻礙發展 那么FTTH究竟路在何方,遲遲不能大規模推廣的癥結在哪?賽迪顧問認為,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運營商還未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即推廣FTTH靠什么來贏利,如果僅僅靠接入費,那單戶的成本過高,很難普及性推廣,所以運營商需要找到一種合適的商業模式,既能有效吸引用戶又能通過業務的收費來分攤FTTH的成本。 其次,就FTTH本省而言,目前“光進銅退”的成本仍很高,光纖到戶的成本大概分為三部分:有源器件、無源器件和施工成本。其中有源器件占有光纖到戶成本最大份額,約占40%-50%的比重,專家們普遍認為有源器件下降的空間仍然很大;其次是無源器件,約占25-30%;施工成本僅占到20-30%。所以對于廠商而言,目前要努力從技術的角度來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案,從價格層面推動FTTH的普及。 最后,仍未有形成有利的競爭環境。國內推動FTTH建設的運營商主要是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中國寬帶80%以上的市場份額集中在這兩家固網運營商手中。他們對FTTH的態度決定了其發展進程。但是今天,尚未出現其他足夠強大的競爭者來推動FTTH的應用。因此由競爭推動的FTTH建設,現在還看不到巨大的推動力,只能寄希望于運營商重組之后,競爭格局發生變化,FTTH作為有力的競爭手段被大力發展。 總結起來,成本過高、商業模式模糊和競爭推動力不足是阻礙目前FTTH發展的三只攔路虎。要想消滅這三只考慮獲得長足發展,還需要產業鏈各環節的齊心協力。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